•  
  •  
  •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新闻动态
职业培训行业信息化调查及解决方案推荐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各种先进技术、仪器设备的发明与应用普及,人们获取知识的方法、途径越来越多,信息量越来越大。为保证教育教学的超前性,教学方法、手段也要逐渐实现信息化、多样化。职业技术培训担负着为社会培养技术人才的重任,也要适应这种变化,要在培训中积极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以获得更好的培训效果。

  传统手段制约发展

  理论知识与现实发展脱节,难以达到职业技能培训的应用性目标传统职业技能培训采用统一的教材,教科书上的理论知识都是基础性的,这是优点,但同时也是缺点。现在知识和设备的更新很快,我们对新知识、新设备的认识和掌握也要尽可能快,才能跟上形势发展的需要。但教材上的内容存在一定的滞后性,比实际发展要落后好几年,更新比较困难,远不能满足技能培训高起点、高标准的要求。学生或受训者可能还没结业,所学知识就已经落后了,导致学生培训结束后不能马上进入工作角色,还要进一步自我培训。以机械制造为例,这是一门机械行业许多工种都要求掌握的基础性课程,不会制图、识图,许多工种干不了。现在书上的内容还是以平面制图为主,通过几个投影视图的相互联系,想象出空间的三维立体结构。而现在CADCAM技术的发展,要求操作者具备 计算机制图的能力,掌握曲面造型和实体造型的方法和技能,显然,教材上的内容不能满足实际需要。

  不能满足技能培训的适时性、短期性要求技工学校和职业高中进行的职业培训,在对学生的培养上,都是按照教学大纲与教学计划进行的,学生学制为两年或两年以上。这种职业培训能够为学生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但培训时间比较长而知识容量较少,并且每个工种知识专业性很强,如果学生没有接触过相应的专业,会导致培训效果不理想。

  教学方法和手段落后由于没有先进技术的支持,教师在教学时多以讲授为主,或者用一些挂图演示教学。在这种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理性认识较差,对一些相关知识和最新知识以及操作技能的掌握会相对较差。

  那么在现在的职业培训中,怎样让受培训者在短期内掌握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呢?培训时间短但效果要好,这是一个矛盾。要解决这个矛盾,就要采用全新的技术手段、教学方法,就要加强职业培训的信息化建设。所谓信息化是指发展以计算机为主的智能化工具为代表的生产力,这是对信息获取、处理及运用程度的一个综合概括。信息化建设在社会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职业培训中也是如此。当今社会是一个创新的社会,需要大量的知识型技术工人,需要那种具有随时掌握新技术、新知识的能力和素质的劳动者。因此,劳动者必须根据劳动岗位的需要不断学习和补充相关知识,完善知识结构,掌握更高、更好、甚至是全新的技能,以增强自身的竞争优势。因此对培训的适时性、短期性要有充分的认识。在保证培训质量的前提下,培训时间越短越好;在一定的培训时间内,培训的容量越大越好。这就要求进行职业培训的信息化建设,以提高技能培训的质量和容量。

  系统整合带来质变

  对于数字资源建设,应该把它描述成学校信息化的灵魂。有调查数字显示,教学资源、数字科研资源、数字文献资源、数字文化资源,以及生活服务资源等,了解已建资源,重复建设情况,共享和公共化程度的情况等,在此基础上,完成了一个数字资源的统筹规划蓝图,建成数字资源门户,并力推“资源共建共享”的模式。在数字科研资源方面,培训类学校建有各类教育、心理调研数据库,数据量达3TB以上。数字化资源太多了,有的地方用一次就束之高阁,其实是很浪费的。应该把这些资源充分挖掘和再利用,一些资源可以服务于社会,可以充分发挥信息化的社会功能。数字资源建设将成为下一阶段信息化的重要特色。

  目前,很多培训类学校联合其他的教育部直属大学共同进行的下一代互联网应用项目?“教师教育创新支持系统”启动。在这个平台上,有网络课程、PPT,中小学课堂教学实践技能,以及课外活动等影像资源,支持远程学习、实践和研修,主旨是推动教师教育模式的创新和人才培养的创新。在下一代互联网上进行这样的实验,也是对数字资源进行挖掘和利用一个的创新。”平台,将该平台作为一个有效的载体,进行上传讲义、发布作业、解答学生疑问、组织测验和考试等各种教学活动,取得了比较好的教学辅助效果。从学生这一方面来讲,很多学生也逐渐适应并接受网络教学这种形式,他们能够在见不到教师的情况下,向教师进行提问、提交作业和教师进行学习上的交流等,这样网络教学作为一个信息时代的产物,在提高学习效率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思考的积极性,对传统教学起到有效的辅助作用,二者相得益彰。

  弃建“空中楼阁”

  当前信息化建设中,普遍存在着“重硬轻软、重建设轻应用”的现象:往往只考虑硬件环境建设,而忽视应用软件和教学资源的开发;重基础设施的投入,而不关心如何使投入大量资金的信息化基础设施真正在教育中发挥作用,这样必然会导致投资的严重浪费。

  清华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所长程建钢表示:“如今,在教育信息化领域,重建设轻应用的问题仍然比较普遍。” 虽然多年来高校在各个信息系统建设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大多数学校在应用方面还极为不足。“尤其是数字校园的应用软件,在功能、性能和服务等方面普遍还处于初级阶段,在满足教学、科研、管理等对信息化的需求上尚有一定差距。”

  根据教育部统计数据,已建成的两万多个校园网络中,90%都处在闲置、没有充分利用的状态。真正用得好的、能运用硬件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估计不超过10%,大多数停留在探索的层面上。信息技术仅仅作为一种演示工具而存在,对教育的影响却远未达到预期目标。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现象,一个主要的因素就是,缺乏对教育人士的信息化培训。

  软件和人才是密不可分的,如果教师们不懂软件,他们就不会去用。程建刚表示,教育软件是“基于数据和内容”的软件,是“三分软件、七分服务”,需要一线人员的深层次的支持。

  除了人才的缺乏,许多高校还存在着信息化建设部门条块划分和各自为政的现象。这就造成了许多部门或许多教育人员知识结构很杂,但是专业人士却没有。

  对此,培训类学校要真正把多年来建设的数字教育用起来,就需要改变小而全、什么都自己动手做的思路,要走社会化分工的道路。具体表现在,教师、行政管理部门、有关的企业各尽其责、各得其所,做自己擅长的事情;在全社会、行业内、学校内各个层次上,都形成更细致的、分工合作的新格局。

谈到整合,就必须有所有分支发挥技能的平台,网络教学平台是信息时代网络技术手段与教学相结合的产物,网络辅助教学是新型教学模式中最活跃也最具有发展前途的主导模式。